非甲烷总烃分析仪原理、特点、操作与维护
一、原理
非甲烷总烃分析仪主要基于两种原理进行工作:
催化氧化法(催化-FID):
原理:利用氢气、除烃空气燃烧生成的火焰为能源。当有机化合物进入火焰时,在高温下产生化学电离,电离产生比基流高几个数量级的离子。这些离子在高压电场的定向作用下形成离子流,微弱的离子流经过高阻放大,得到与进入火焰的有机化合物含量成正比的电信号。
特点: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地响应并测量非甲烷总烃的含量,但由于涉及到火焰,需要特别注意安全操作。
色谱法(GC-FID):
原理:采样泵将被测样品采集到定量环中,在载气的推动下样品进入色谱柱进行分析。甲烷首先从色谱柱中分离,进入FID检测器,然后切换阀位置,将色谱柱中的非甲烷总烃反吹出来,送入FID检测器进行检测。
特点:这种方法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,能够更准确地捕捉到非甲烷总烃的浓度变化。同时,色谱法还可以实现不同组分的分离,进一步提高测量精度。
二、特点
非甲烷总烃分析仪具有以下特点:
高灵敏度:新型的非甲烷总烃分析仪采用了高灵敏度的传感器,能够更准确地捕捉到非甲烷总烃的浓度变化。
高选择性:色谱法可以实现不同组分的分离,从而提高测量精度。
快速响应:催化氧化法可以快速地响应并测量非甲烷总烃的含量。
实时在线监测:非甲烷总烃分析仪能够实时在线监测废气中的NMHC浓度,为工业废气治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。
三、操作
非甲烷总烃分析仪的操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:
准备工作:将仪器放置于干燥、通风的环境中,接通电源并进行预热。
样品采集:使用采样装置采集要检测的空气样品,确保样品的纯度和稳定性。
校准:对仪器进行校准,调整灵敏度和准确度,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。
检测:启动仪器,将样品送入仪器进行检测,得到NMHC的含量数据。
记录结果:将检测结果记录下来,做好数据备份和存档工作。
四、维护
非甲烷总烃分析仪的维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定期检查:定期检查仪器的各项指标,如传感器、电源、气路等,确保仪器正常运行。
清洁保养:定期清洁和保养仪器,保持其表面干净,避免因灰尘等原因导致误差。
安全措施:使用仪器时,要注意安全措施,如佩戴防护用品、避免操作不当等,防止因操作不当而造成安全事故。
及时维修:如果发现仪器出现故障或异常情况,应及时进行维修,避免对后续的检测工作造成不良影响。